需直面“补税”争议带来的问题
2024/07/15 | 作者 周兼明 | 收藏本文
据内地媒体央广网报道,今年以来,多家A股上市公司遭遇“补税”问题,从博汇股份的停产公告到维维股份子公司多年前税款追缴,再到顺灏股份、北大医药、藏格矿业、华林证券等公司的补缴税款公告,这些公司最高补缴金额高达4.8亿元。
报道称,这些公司补税的原因多样,包括政策变化、少计税、未按规定申报、关联交易价格偏低、对税收政策理解有偏差等,被追缴的税种包括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额从数亿元到数千万元、数百万元不等。
此报道引发媒体、企业和网民的普遍关注,网上也传出不少其他企业收到补税通知的截图,这些补税要求,不只对公司当下的利润和业绩造成影响,也让大量投资者开始反思税务合规性。澎湃新闻的一篇报道显示,维维股份的公告引发了对“税务倒查30年”的担忧。维维股份收到了原控股子公司湖北枝江酒业补税8500万元的通知,这笔税款追溯了1994年至2009年10月的消费税。因这笔税款被追至1994年,是否在合法的追缴年限内,媒体和专家均表达了不同观点。报道称,对于少缴税款的,《税收征收管理法》有明确规定,依据具体责任的不同,有“三年内可以追征”“特殊情况可延长到五年”“不受前款规定期限限制”等情形。
当地的税务部门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对媒体表示,此次对枝江酒业下发《税务事项通知书》,系审计部门发现枝江酒业前期有税款欠缴,税务部门按照程序正常追缴,并强调“审计追欠,没啥特殊的原因和背景,不要误读”。
因市场和网民反应强烈,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也通过媒体做了说明,表示税务部门没有组织开展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检查,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近期反映的有关查税补税,有的是对企业以前年度欠税按程序进行催缴,有的是对企业存在的税收政策适用风险按程序予以提示告知,均属税务部门例行的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因国家税务总局并未对枝江酒业1994年的补税要求给出一个明确说法,所以总局的说明并未平息市场恐慌,股市持续走弱。其实去年七八月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后,国家税务总局还一再强调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政策,对征收“过头税费”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财政部税政司也表示,需依法依规征税收费,严禁征收“过头税费”、违规揽税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所谓过头税,就是指税收部门为完成税收任务,过度向民间征税的做法,其中包括时间上的过头和幅度上的过头。但从当下频发的补税问题看,地方税务局并未完全执行国务院、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的政策。
在经济持续下行,且下行势头未得到遏制的情况下,地方税务部门应当更慎重地对待补税问题,以减少市场的恐慌和经营主的担忧。当下国家对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就是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企业发展信心,“减税降费”一直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主旋律。但因税收和土地出让金的下降,地方政府的日子不好过,通过征收往年税费增加地方收入,极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如何监管地方政府对税收的强力干预,如何适度收紧地方税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避免各地税务征收的随意性过大,如何通过减少国税税种增加地方税种,来缓解地方财政收入过度紧张的状况,都成为这轮“补税风波”中央政府需要直面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在加强税收监管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企业纳税的不确定性。
地方政府要缓解财政紧张,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缩减开支。缩减开支,首先需政府缩减开支,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而不是财政收入一降低,就把手伸向纳税人口袋,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从企业口袋里拿钱。这种做法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没什么两样。地方政府只有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和精兵简政,才能给市场以信心。
减税降费应当成为各地政府和税收部门的共识,不搞“税务倒查多少年”更应成为各地施政的底线。这既关系到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也事关各地经济发展的核心利益。对企业的偷税、漏税、骗税行为,税务机关当然应当依法履职,但以加强征管为由随意征税、搞“税务倒查”切不可为。
由于缺乏纳税人对税收的监督与制约机制,纳税人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于是一切由地方税务部门说了算。没有社会与公众的监督,要让地方政府和税务部门削减自身利益,显然难上加难。未来的税制改革,必须突破单一的经济与财政视野,通过税务立法公开,到行政执法和财政预算的公开,才能消除经营主和投资者对税制变化不定的担忧,通过制度保障纳税人的监管权利,避免地方税务部门滥用征税权力。
地方政府也需直面这一轮补税风波背后的问题。结构性地减税降费,已成为中央政府多年的政策精神,但如果各地大打折扣或阳奉阴违,就无法真正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改革40多年的经验已反复证明,只有通过减税降费“放水养鱼”,才能真正提升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民众消费的实力,税基才能不断做大,最终实现国家、企业和民众的三赢。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