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微信,联手“拆墙”
2024/10/15 | 记者 王涵 | 编辑 张轶骁 | 收藏本文
淘宝天猫能使用微信支付了?中秋前夕,淘宝天猫宣布新增微信支付能力的公告,于9月12日起正式生效。
和以往小心试探不同,本次调整将覆盖全体淘宝和天猫商家。据悉,待微信支付能力正式上线后,已开通的淘宝天猫商家付款页面将直接显示“微信支付”选项,用户也可以在淘宝天猫App直接使用微信支付。
把主营阵地的围墙拆除,无论是对阿里还是腾讯而言,这都是一件值得记录的大事。
淘宝天猫方面对媒体表示,淘宝天猫始终秉持开放的合作理念,积极探索与各平台之间的互通合作,不断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让消费者的购物更便捷、愉悦和高效。而微信支付方面也对媒体表示,其始终秉持开放的合作理念,积极探索与各领域之间的互通合作。
实际上,早在2021年,阿里和腾讯双方就曾做出过平台间要“互联互通”的表态,历时三年,巨头之间封闭的体系逐渐开放,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三年的互联互通之旅
这不是大厂间第一次相互接入。自2021 年,工信部要求企业能够按照整改要求,务实推动即时通信屏蔽网址链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后,互联网企业都在独占用户、数据,和互联互通、实现共赢之间做着取舍。
2021年,以淘宝首次接入腾讯视频为标志,阿里和腾讯开启了大厂们的第一轮“破冰”行动。而当时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等应用支付条件也有了松动迹象,逐渐接入微信支付。
此外,腾讯也在尽可能表现出“善意”,解除淘宝、微信不互通的难题。2021年11月底,微信允许淘宝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打开链接。
此后,双方互联互通的任务还在持续推进。去年年底,淘宝商家已可以通过阿里妈妈投放微信广告,点击微信广告资源位可直达商家在淘宝天猫的店铺、商品详情页面和淘宝直播间。
紧接着,到了今年1月,闲鱼上线微信小程序,并可以微信支付;3月,钉钉宣布重要更新,用户无需下载钉钉App,就能在微信内加入钉钉会议;8月,淘特App新增支持微信支付……一切的一切,都在预示着阿里与腾讯正在试图打破彼此间的壁垒。
除了阿里和腾讯,其它互联网企业间也在化解矛盾。比如,腾讯和字节。在微信内支持淘宝链接打开时,它也一并将抖音购物、视频链接限制解除。去年,双方更是全面恢复了商务合作,这也就出现了令人颇感意外的一幕,腾讯和字节旗下的产品都在互相给对方打广告。
互通互联是互联网行业的大势所趋,流量红利见顶,互相深入彼此腹地,找寻新的增量是必然结果。而这些转变,不仅对互联网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同样对相关从业人员有着重大意义。
《“互联互通”用户认知和态度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5%的电商从业受访者认为互联互通“将为中小型商家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接近50%的人认为,互联互通可以“降低商家运营成本”。
随着多方的加入以及合作进程加快,互联互通后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曾经封闭的生态圈
大厂间愿意拥抱“外来者”,取得如今的进展十分不易。
众所周知,十多年来,每个企业建立自己的生态圈壁垒,是互联网的行业共识。从腾讯与360的“3Q大战”互不兼容,到微信无法分享淘宝链接,再到张一鸣和马化腾的隔空喊话……互联网巨头们往往画地为牢,搭建起一个个“生态孤岛”,你提防我,我提防你。具体原因不难推测,谁也不愿意将辛苦得来的用户和数据拱手让人。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那些年,有不少的公司试图用同样的思维建立这样的围城,阻止互联网大厂的强势渗入。
例如,2013年,阿里、腾讯、平安三家合资成立众安保险之后,就有媒体报道称,同为保险企业的人保财险,已经禁止员工在工作中使用QQ、微信进行联络,只能使用自己的通信工具,意在防止数据泄露。
2024年9月,蔚来CEO李斌作为嘉宾参加了 2024飞书未来无限大会,在大会上,李斌表示自己使用飞书要比蔚来更早,最初目的也是在于要和字节的伙伴们进行联络。
而除了防止使用其它企业的通信软件泄露数据信息,一些企业也开始“围魏救赵”,建立强大的生态链,保证在多方业务板块重合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小米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据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米对外投资的公司数量约为430家,总账面价值为654亿元。这其中既包括对产业链上游以及集团战略的前瞻性布局投资,也包括小米产业链下游投资,像华米科技、石头科技、小鹏汽车、九号机器人等诸多企业均已成功上市。
护城河挖得越深,就代表城墙垒得越高,后入局的玩家机会也越来越小。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孤军奋战,在夹缝中生存或被淘汰;或者是加入某一个派系,站在其它企业的对立面。
与此同时,需要下载的App不断增加,社交一个、外卖一个、打车一个、购物一个……在不同软件流转,用户使用便捷性大幅下降,自由选择权遭到了限制,用户、数据、基础设施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也就此割裂开来。
直到2021年,《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推行后,此类现象才有了好转。
阿里率先表明态度,“平台之间互联开放,结果会是多赢。对中小企业,解除外链屏蔽能降低流量费用,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带来更好的经营便利;对消费者而言,则有助于提升生活便利度。”腾讯也紧随其后指出,“腾讯的生态环境本质上是开放的,平台之间的打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责任、商业安排和内容合规等。相对一元来说,多元化的互联网生态可以让市场更为健康。”
这样的“破局”,还在慢慢推进。
在淘宝接受微信支付后,有商家向媒体反馈了微信支付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用微信支付的买家收货之后,需要等7天货款才能到商家账户;需要收取0.6%的手续费,在微信支付开通页面才有展示;对于天猫店铺,开微信支付还涉及到对公账户结算等。
淘宝客服回复《凤凰周刊》记者称,用微信支付的买家收货之后,货款会到千牛后台的聚合账户中,所以确实需要等7天货款才能到商家账户。不过,微信支付并不收取手续费,0.6%的费率是基础软件服务费。而天猫绑定店铺主体的对公账户是针对企业店,如果是个人店则不需要。
平台互通后,强者恒强
平台互通已成定局,但这未必不能给巨头们带来更多收益。
如果从短期收益来看,阿里的增加微信支付,一定会存在部分潜在风险。比如,淘宝天猫的流量会出现部分外溢,支付宝支付使用情况会有所下降等。可是,从长期收益来看,一定是利大于弊。
平台需要适应期,用户亦然。对阿里来说,大部分习惯使用支付宝付款的消费者不会因为多了一个“微信支付”,就瞬间大批涌入,更换支付方式。但相互开放后,却可以逐步打破企业软件之间的隔阂,增加支付选项,改善用户体验。一些习惯微信支付的用户,反而可能被吸引,帮助触及天花板的淘宝天猫拓展新用户市场。
于腾讯而言,重点也不是从支付宝手中抢夺多少市场份额,而是利用淘宝天猫,可以进一步扩大微信支付使用范围,让自身成为电商中转站,加强各平台间用户流动性,这对腾讯旗下的电商平台也将起到友好作用。
为此,支付宝也“大度”地表示,开放、协作、创新、共享是互联网的基本精神,也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除了支付产品,支付宝还将在互联网技术、AI 技术产品等更广泛的生态加大开放合作,创造更大的商业空间。
另外,当头部企业相互解除屏蔽后,更多的资源将同时流入原先依附在大厂生态的中小企业,它们有希望将业务触角延伸向更大的市场。比如,依附阿里的高德地图、饿了么、飞猪等,就是此前因与支付宝小程序打通,形成两端的互动、交易、订单和服务相互连通。
在多平台打通后,同样的手法正在嫁接在微信上,在经营私域流量的同时,还能享受阿里腾讯等平台带来的公域流量。
只是,看似利好所有人的行为背后,也必须要注意平台互通后,会否加剧“马太效应”,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
早在互联互通苗头刚刚出现时,不少专家就曾表示,平台互联互通有多重利好,但是数据安全风险、协同垄断、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挤压等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必须纳入考量范围。需权衡多方利益、考量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路径,更新规制理念和方法。
也就是说,互联互通后,大部分资源和流量只是大企业间相互置换,企业看似起跑线相同,但腿长的一定跑得更快。巨头的优势非但不会减弱,更会像磁铁跳入一个新的流量池,能够比中小企业更快速地吸引用户,可能形成1+1>2的效果。
不过,互联互通,将私域流量公域化,仍是托举更多竞争者出现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