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可成为中美交流桥梁
2024/10/25 | via.作者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 | 收藏本文
数个世纪以来,古城敦煌欢迎着沿着传奇的丝绸之路前往中国的西方商人。根据一位美国教授的说法,敦煌可以成为一个改善中美关系的“完美平台”。
尼尔·施密德(中文名史瀚文)是第一位也是唯一被位于中国甘肃省的敦煌研究院聘用的全职研究莫高窟的西方学者。他相信这个遗址的历史可以成为开展现代文化交流的基础。
自2018年入职敦煌研究院以来,施密德在各个洞窟中度过了无数时光,被多样的宗教和文化所震撼。根据施密德的说法,敦煌可以成为“中美之间的桥梁”,因为那里留有基督教的遗迹。“我认为当西方人听到这个时,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他们会说,哦,这真的很有趣,也许这里并不那么陌生。”
未来的几个月里,施密德和敦煌研究院的同事们将为电影制片人乔治·卢卡斯拥有的博物馆提供一些敦煌展品。乔治·卢卡斯是《星球大战》和《夺宝奇兵》系列电影的创作者。施密德说:“卢卡斯是一个认识到敦煌价值的人。”
他们的合作包括在卢卡斯的博物馆里复制莫高窟的一个洞窟。成品将在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展出,计划于2025年在洛杉矶开放。
施密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了东亚语言和东亚文明博士学位。他承认,敦煌让他着迷,很难放手。施密德于1984年首次来华,见证了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起起伏伏。他坚信,在当前中美关系处于低谷的时候,增进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并对如此少的美国人在中国学习感到“极为失望”。
施密德称,许多人是受西方媒体基本以负面来报道中国的影响而却步。他说:“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情况。即使你不认同中国,你也需要了解它。”
尽管地缘政治氛围严峻,但施密德相信敦煌对西方人有独特吸引力。他计划用社交平台Instagram来展示他的学术和生活。根据施密德的说法,敦煌有着复杂、多层次的美,就像一个“庞大的数据集”,人们可以在那里提出新问题并得出新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