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车展,电池厂商纷纷打出了“安全”牌
2025/04/27 | 作者 崔陆鹏 | 编辑 江淼
摘要:技术竞赛还在继续
“去年还在卷4C-6C的超充,今年项目刚刚在各车企大部分新车型上落地,友商的超充电池充电峰值直接做到了12C。”参加本届上海车展的动力电池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新能源技术提升周期又被缩短。
前述负责人口中的“友商”宁德时代,在上海车展开幕前两天,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该电池成为全球首款兼具800km超长续航和峰值12C的磷酸铁锂电池,12C峰值充电功率突破1.3兆瓦,实现1秒2.5公里的超级补能速度。
比亚迪则在展位为“兆瓦闪充”技术设立了专门展示区。这项基于1000V全域高压架构和10C倍率电池的技术,可以在5分钟内补充400公里续航,峰值功率达1000kW。
在补能领域,星星充电在车展上亮相的“液冷超充2.0”两兆瓦超充系统,聚合功率池能力跃升至10兆瓦,双枪输出电流提升至2400A。
12C超充电池、1000V架构高压车、充电桩电流提升至2400A,当超充新技术在未来新车型中逐步落地,被业界称为“超充2.0”的兆瓦时代来了。
但与兆瓦时代相伴的,并非技术快速迭代而产生的极客狂热。
相反,在智驾降温的大背景下,谈“安全”的厂家变得越来越多。安全性能,成了当下动力电池厂商最频繁展示的看点。
化学体系、材料再升级
时间回溯到20个月前,2023年8月,宁德时代发布了全球首款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同期,欣旺达推出闪充电池、亿纬锂能公布π电池系统、蜂巢上市龙鳞甲电池、中创新航发布U型电池(6C),主流电池厂动力电池产品也从2C普通电池,提升至4C以上的高倍率电池。
2024年的北京车展,所有参展动力电池厂商纷纷打出“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充电1秒跑1公里”概念。
“高倍率电池,通俗来讲就是单位时间内搬移锂离子的数量更多。”本届上海车展宁德时代展台相关技术负责人告诉《凤凰WEEKLY财经》,要实现这一点,需从正极材料、隔膜、负极、电解液各个角度入手。
“12C的背后是化学体系、材料科学和工程能力的全面突破。”据前述负责人介绍,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的负极采用超晶石墨,石墨表面设计了亚微米级传导颗粒,可让锂离子的嵌入速度突破物理枷锁;电解液应用纳米级的液相高速传输技术,通过构建高效SEI膜,可让锂离子飞速穿梭,提升超充能力。
宁德时代发布会直播截图
面对超充产热的问题,宁德时代采用了均衡电子流技术,将电子传输面积扩大一倍,降低电子通道的能量负载,提高传输效率;同时,结合正极的碳包覆纳米超导技术,加快电子的传输速度,降低电芯内阻,让电池产热更小、能耗更低。
超50款车型已搭载800V平台
“有了12C电池,并不意味着能尽快实现兆瓦级超充。”某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技术负责人告诉《凤凰WEEKLY财经》,超充电池只有与匹配的1000V架构新能源车、兆瓦级输出功率的超充桩“搭配”在一起,才能实现充电的最大峰值功率。
在充电桩领域,星星快充的“液冷超充2.0”两兆瓦超充系统,单枪输出电流可达1200A,双枪并行最大电流提升至2400A。据星星充电高级副总裁李宏庆介绍,通过聚合功率池技术,目前,星星超充桩的补能最高可跃升至10兆瓦,满足重卡、电动船舶等高能耗场景需求。
除星星快充外,比亚迪在3月刚发布全球首款1兆瓦闪充桩,极氪在本届上海车展推出1.2兆瓦全液冷超充桩,华为数字能源则在车展前一天发布1.5兆瓦超充新品。
兆瓦级超充桩已落地,据《凤凰WEEKLY财经》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确定量产的1000V高压架构新能源汽车,仅有奇瑞汽车星途品牌天玑纯电款、比亚迪汉L EV和唐L EV等少数车型。
比亚迪汉L实现兆瓦闪充 图/比亚迪官方微博
“2023年底开始,各企业才陆续在新车上配置800V架构,之前绝大部分都配备在高端车型。一年多时间,搭载车型虽在增多,但产能相对较少。”据某参展车企市场负责人介绍,如今1000V架构,虽已在个别车型上实现量产,产能爬坡相比800V架构需要更多时间。
以800V架构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车型渗透率约7%,截至2025年4月,有超过50款新能源车型搭载800V高压平台。
据某新能源车企技术负责人介绍,1000V、800V、400V表面上看只是电压平台不同,其背后却是整个产业链技术的全面升级。高压平台的应用不仅涉及快速充电系统的建设布局,还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发适应高压平台的零部件,尤其是与高压系统直接连接的子系统部件,都需要提升耐压等级。
“1000V系统意味着电动车内部的电缆和电气元件更薄更小。”据某合资汽车零部件厂商负责人介绍,1000V高压平台元器件及其材料的选用,如线缆、连接器、继电器、保险丝、电容、电阻、电感及功率半导体等,耐电压等级也必须提升至1000V或以上。
目前,新能源车价格仍在下探,1000V高压平台也会让整车制造成本上升。
“经过一年多普及应用,800V平台规模化后,制造高压车生产成本将有所降低。目前800V平台已下探至15万-20万元的车型,如吉利银河E8和小鹏G6。”前述车企市场负责人介绍,比亚迪汉L/唐L为首批搭载1000V技术的量产车型,定位20万-30万元区间,面向中高端市场。未来,实现规模化降本后,产量才可能继续提升。
“不起火、不爆炸”才是硬标准
就在头部车企喊出“兆瓦时代”来临时,参展的动力电池厂商却显得更为理性。
《凤凰WEEKLY财经》在车展现场看到,宁德时代新品超充电池并没有像北京车展一般占据展台核心,中创新航展示的是旗下“顶流”5C超充AI电池“从15.2米的高度坠落并静置24小时,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欣旺达动力带来其面对不同场景的九大新能源解决方案。
2025上海车展,宁德时代展出的快速充电电池
某动力电池企业技术负责人介绍,相较于提升电池充电速率,近期,内部开会内容更多的在提升电池安全性能方面。
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受到关注,已被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新规将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改为强制性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值得注意的是,在测试方法上,由原来的“外部加热、针刺”改为“外部加热、针刺和内部加热”;在技术要求上,从此前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改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
这一调整已在参展动力电池企业中有所体现。宁德时代在钠新动力电池发布现场准备了一段VCR,展示其产品自带“防火墙”,在电钻穿透、锯断电芯、多向挤压等滥用测试中依然“不起火、不爆炸”。
亿纬锂能XEV产品中心总监冯炎强在车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其实在亿纬锂能现在的圆柱电子产品上已经全面实现。“这其实是我们一直坚持做的,而且我们也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来真正把电池安全落到根本。”
“新规实施后,将倒逼车企重新设计电池包结构,强化底部防护盒热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电池安全性能。”前述技术负责人认为,随之行业也会迎来淘汰赛,部分二线电池企业将面临技术升级压力,“研发投入少、产品不能满足要求的企业必然生存不下去。”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