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为娃的教育花的钱,他下辈子都挣不回来
2018/03/08 | 作者 甄苗条 | 收藏本文
摘要:到底要花多少钱养娃,才不会觉得对孩子不孝?
最近关于“减负”的话题一波接一波,比如浙江推迟小学生上学时间,低年级到校时间不早于八点;比如小学放学时间提到了下午三点半;比如有关部门说要对课后补习班乱象动手……
然而家长们似乎并不买账。
一个当妈的朋友说,“你们去减负吧,我的娃该上的补习班一个都不会落”——这可能代表了大部分家长的心态。
某位妈妈手写的一份教育花销清单在网上流传,内容可谓触目惊心。
“赢在起点”早教班27800元,“美吉姆”早教班29000元,“小小地球”少儿英语27000元,“至慧学堂”数学思维班15000元……
光学课本知识不够,还要加上围棋、钢琴、游泳、空手道、轮滑班。
如果这位妈妈真的根据清单育儿,仅仅是孩子的学前阶段,就要花掉27万多元。
不禁令人疑问,如此不计成本的投入,这些钱你孩子将来赚得回吗?
到底要花多少钱养娃,才不会觉得对孩子不孝?
“为了培养孩子,我时刻准备着卖掉通州那套房”,说这话的正是我的同事王富贵。
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新一代父母无奈的烧钱式育儿法。
这种方法逻辑简单,即所有跟孩子相关的,都按家庭可承受范围内的最高标准来,即使每一项都很烧钱。
因为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知识、视野、资源,每一项都不便宜。
比如,小区里的幼儿园太差了,最好同时在名字里凑齐“国际”和“双语”。
华谊兄弟执行总裁王中磊的儿子,在一档节目展现了超流利的英语水平。他就读于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该校幼儿班要17.9万一年。
虽然来个“王中磊儿子同款”可能够呛,但在挑幼儿园的问题上,王富贵是认真的。
为了鉴定外教的英语水平和口音,毕业于顶尖外国语大学的孩子妈亲自挂帅上阵。
比如,学校三点半放学太早了,最好用素质拓展、思维培养班来充实孩子的每一天。
上海有84.15%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参加了课外辅导班,不参加的孩子才是异类。
国学热的时候,沈阳一女士给女儿报了1万6一年的国学班,再加上奥数、英语课,一年开销至少6万元。而2016年沈阳的年平均工资才67444元。
一个拿着平均工资的家长忙乎了一年,也就刚刚好供孩子上个课外班。
比如,寒暑假在国内转转太浪费了,最好一口气去几个国家游学开眼界。
号称“中产家庭孩子的标配”的美国NASA太空夏令营,花费近4万元。
去不起美国的,会就近选择新加坡这样说英语的国家,6天只要1万元。
杭州一个带境外游学团的老师说,有孩子一个暑假报了4个游学团。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大多数家长的心理活动。所以在经济投入这场硬仗中,决不能输。
广州一位妈妈说,孩子的暑假就像碎钞机一样。
一趟为期10天的美国游学之旅,花费2万。
为了钢琴考级,每周两节钢琴课,一共2000元。
其他还有游泳课、英语、奥数、作文培训班,一共8000元。
另外,白天还得请阿姨照顾孩子,一共5000元。
一个暑假下来,3万5没了。
即使想让孩子过得轻松一点,但迫于身边其他家庭带来的压力,许多家长最后也不得不选择让孩子“加负”,让自己跳入“赚钱填坑”的漩涡。
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将来跟自家孩子竞争的那些孩子,没一个在“减负”;与自己竞争的那些家长,每一个都在往教育中砸钱。
有网友把孩子的教育比喻成军备竞赛,落后就得“挨打”
当所有人都在高投入,只要你不投入,或者投入得少了,就等于在拿孩子的将来开玩笑。
一位在北京生活的中产朋友算了这样一笔账:早教20万/年,国际幼儿园20万/年,国际小学30万/年,直到本科研究生,刚好700万。
他说:“我的养娃预算是700万,从有孩子那天起,我的余生都在填这个坑。”
自从有了娃,我就没有了性生活
这一代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毫不吝啬,就像赌博时的梭哈(all-in/show hand),不惜把现有的全部筹码都投进去,也要跟上,不被其他人甩掉。
但金钱上的投入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育儿对父母双方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消耗,非常巨大。
知乎网友提问说“养孩子真的需要一个大家庭的全部时间和精力吗?”
我的同事丁大头说,他永远记得,被孩子踢醒19次的那个夜晚。
我的同事王富贵也说,为了带娃,他老婆生孩子后,总共只去过一次电影院。
主流倡导“减负”的环境下,一些小学生下午三点半就放学了,而不少双职工家庭没人能去接孩子。这种尴尬的场景只是一个缩影。
接送孩子、带孩子上培训班、陪孩子去儿童乐园,家长们的时间变得更加碎片化,和无价值。
不光要送孩子去培训学校,上课期间还得陪课,没有自己的时间。刚开始还去咖啡馆里坐着等,后来连奶茶都不舍得喝了。
CNN发布了一篇报道,题为《孩子是如何毁掉夫妻间亲密关系的》
CNN的一篇报道中提到,有孩子的夫妻对婚姻的不满度是没孩子的夫妻的2倍。
孩子的到来,使夫妻关系变得像某种“商务合作”,比如“轮到你给孩子洗澡了”。一天下来,夫妻间本来的亲密对话,被“快去看看尿布湿了没”所取代,一点风情和浪漫都不剩了。
一位中国妻子说得更直白:有了娃,就没有了性生活。
除了影响生活质量,养娃对父母的职业生涯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女性而言。
刘强东与下属的一次聚餐上,一位担任副总裁的女员工宣布她怀孕4个月了,并且补了句“我不会耽误工作的,老板”。
这位女高管的娃还没出生,就结结实实吓了自己的母亲一大跳。
职场中,因为生育、养娃而导致职业道路受阻的,不在少数。
许多职场女性即使每晚8点就带着娃睡觉,也架不住一小时醒一次的小祖宗,所以白天根本没精神上班。
企业本着效率至上的原则,倾向于选择时刻准备为公司奉献的员工,要不是有法律的保护,不知道有多少职场女性会遭殃。
但法律再怎么保护,也无法阻止生娃养娃等于职业断档的现实。
天价育儿是个坑,孩子下辈子也赚不回本
许多家长心目中理想的教育规划,最后一站是留学。
在孩子2岁时,我的同事王富贵就去参加了留学推介会,打算让孩子从初中开始留学,不然就迟了。
万一说不了一口正宗有腔调的英语,是会被其他孩子鄙视的。
问答社区里,有网友提问:只看英文原版动画的孩子,居然跟看《熊出没》的孩子成了好朋友,怎么办?
常年做出国留学咨询的朋友说,别看现在的父母花这么多钱送孩子留学,其实他们未必真的有钱。
留学费用不低,即使家里真的有点小钱,也不会做到对动辄上百万的花销毫不敏感。
再考虑到现在大学毕业生惨淡的薪资水平,难免会对“巨额教育投入”产生深深的困惑。
之前杭州有户家庭,卖房送孩子去澳洲留学,6年花了200万。孩子回国后却只找到了2000元底薪的工作,最后到手也才5000元。
这并不是个例。
目前,赴英读研一年花销大致在20万-30万人民币。赴美留学花销更高,比如加州大学这样的公立大学,一年就需要60万。
与支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留学生回国后的薪资水平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高。
去年9月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的海归月薪低于1500美元,只略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
我的一个海归朋友,出国捣鼓了一年多,回国后只找到了一份月薪6000元的工作,一线城市,还是税前。
我帮他算了下,扣掉吃喝用度,只要12年零6个月,就能赚回留学花的30万。
教育投入和回报比,是一个不能细想的问题。
知乎上有网友提问,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花250万元培养孩子,明智吗?
不仅家长有疑问,有些孩子也有类似的疑问,担心自己将来赚不回本。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我们的孩子长大之后,大概率不会超越父母所处的阶层。
早在6年前,《纽约时报》就说,美国年轻人的收入低于拿退休金的老年人。
纽约时报刊登《只有半数美国人创造的财富能超过他们的爸妈》
英国《卫报》也曾报道,三十年前,年轻人的收入远远超过国家的平均收入;但今时不同往日,一些国家年轻人的收入水平已经低于平均线20%。
更扎心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总结25个发达经济体的发展趋势,发现在这些发达经济体中,年轻一代的收入普遍低于父母,并且,这一代年轻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比父母穷。
父辈们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在下一代人当中出现的概率只会越来越小。
报告直接给出了令人沮丧的结论:大概率上,未来的年轻人只能靠继承遗产,才能过得比他们的父辈好。
下一代比上一代过得好,已不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了。
生活在这些发达经济体中的80后、90后们,无论他们受过的教育是否优于父辈,他们的收入,都将不可避免地比父辈们低。
同样的事情,也会在中国上演,只不过由于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中国的这一天也会来得晚一些。但现在,这种趋势已初现端倪,迹象之一就是,比起上一辈,这一代人的教育回报率大大降低了。
曾经人才断层,百废待兴,蓝海一大片,大学生的身份就是“硬通货”。而现在,一块广告牌掉下来,砸中的全是本科生和硕士,本科生和硕士生之间的薪资差距也越来越小。
单纯从经济层面去衡量,巨额的育儿、教育投入,恐怕真的不如捣腾房产收益大。
以致于我的同事丁大头的“日常一悔”就是,要是2000年没有去德国留学,拿留学的钱在上海买几套房子,“我早实现自由了,各种意义上的自由”。
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巨大的王富贵,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我安慰:这些育儿投入,丰富了孩子的经历,开拓了孩子的视野,这样想的时候,就不那么心疼钱了。
烧钱式育儿、巨额教育投入的困境、谜一般的投入产出比……每一个听上去都让人泄气。
其实,焦虑的父母们还有一种选择,就是从现在开始,终止这种不计成本,不计回报,非理性的教育投资。巨额的育儿、教育支出不仅压垮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无益于孩子的未来。
读书无用论是荒谬的,读书万能论同样是荒谬的。
从统计数据看,受过更好教育,获得更高学历的人,薪资确实更高,这点毋庸置疑,读书有时确实能改变命运。
但,能改变命运的因素多了去了,把宝全押在教育上,这种心态简直堪比赌博。
教育投资应该量力而行,家境殷实自然可以按顶级配置培养孩子。
但对于普通中产家庭而言,以一个家庭支出的上限,榨干夫妻二人的收入和精力,为孩子进行前景不明的巨大投资,实在是不明智。
与其勒紧裤腰带,寄希望于孩子靠自身奋斗成为富一代,不如用这笔钱进行理性的投资和规划。
就算不能让财富增值,只要能保值,也比看不到回报的巨额教育投入来得划算。
再说了,万一投资成功了,孩子岂不是就直接成为富二代了吗?
烧钱 / 佛系 / 散养 / …
你倾向于哪种育儿方式?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