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偷骑共享单车被撞身亡案宣判:每一个可怜的熊孩子背后, 都有一对熊父母。
2018/04/09 | 作者 宋雅宁 | 收藏本文
摘要:因为正常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所以才要严加教养。 而熊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麻烦你们就不能让着点啊!
昨天,曾引爆舆论的“男孩骑共享单车被撞身亡”一案,由上海静安法院宣判。
法院判决,由保险公司赔付男童家属55万余元。
与此同时,家属另外提起诉讼,向OFO索赔761万余元,目前正在等待开庭。 高额索赔,又一次引发了网友讨论。
很多人都有印象,当初这起交通事故发生时,就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处理事故的交警认为,客车疏于观察路况,未确认安全通行,负事故次要责任。
而该男孩未满12周岁,驾驶自行车在道路上逆向行驶,且疏于观察路况,未确认安全通行,负本起事故主要责任。
但事故发生几个月后,男童父母却将大巴车司机、车辆所属单位、保险公司、以及OFO公司一并起诉,并提出总共866万元的赔偿要求。
一时间,网友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男童父母的问题太大:
也有网友认为,OFO的密码锁确实容易破解: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事儿双方都脱不开干系:
不过从法院的判决来看,家长的其它赔偿诉求并没有得到支持。
一个正值少年的孩子不幸夭折,让所有人都感到可惜,而孩子的父母似乎依然没有明白问题在哪里。
作为一个未满12岁的儿童,盗开车锁、在公路上高速骑行,而且逆行。任何一点背后都是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可事到如今,我们没有看到过家长对于自己的反思,也没有对案件中的大巴司机有所歉意。从始至终都在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起诉司机、起诉交通公司、起诉保险公司...
难道就意识不到,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自己才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吗?
如果平时留意孩子的举动,告诫孩子不要未经允许动别人的东西,哪怕是做好最基础的交通安全教育,恐怕也不至于出现这样的悲剧。
就连涉事企业OFO都在事后发表了声明,希望“研究出一套有效的防范机制,从源头上杜绝12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单车,从而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而孩子的父母却咬定OFO“机械锁存在漏洞,所以孩子破解,导致事故发生。”
当时OFO的车锁或许确实不够成熟,可以被盗开。但是这世界上哪有不能被盗开的锁?难道入室盗窃的就能以此为借口脱罪了吗?
共享单车的车筐里醒目地标准着承载重量,以及禁止载人的提醒。但几乎每隔两天,我都能看到有人把孩子放在车筐里面。甚至还有放女朋友的。
这种现象让企业如何防范?把车篮取了?或者在里面装上钢钉吗?
孩子虽小,但在父母的引导下,是可以有自制、辨是非的。他们的认知会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被影响。
之所以会“熊”,除去儿童调皮好动的天性之外,正是因为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分寸感,还需要慢慢成长,因此法律才会对儿童“网开一面”。
而家长的责任,正是规范他们的行为,通过不厌其烦的教育,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成长,不给社会造成麻烦,也不至于让自己受到伤害。
所以,当这对父母觉得自己没错,责任都在其他人时候,网友的厌恶自然无法掩饰。
这种“责任全推”的态度,令人心寒与叹息。
“我家孩子太小,你就不能让着点啊?”
许多闯祸的熊孩子背后,总是不出意料地站着蛮横的家长。
前不久,有个西安的熊孩子,一鼓作气划了9辆车。
最后那一辆,是价值300万的豪车。
车主说,当时车停路边,他正在车里休息,突然听到有人划车,打开车门,就被眼前景象惊呆了:
有个小男孩正用一个类似钻头的东西划车,划痕大概有四五十厘米长。他赶紧把小孩抓住报了警。
派出所调查发现,这已经是这个孩子划的第9辆车了...
但是,当派出所找到家长时,对方云淡风轻地说:
“我们家家庭条件很一般,反正这样的车我们赔不起,不然你们就把他(孩子)关起来蹲监狱好了~”
有这样的家长,还用担心孩子不“熊”吗?
而另一个家长,就更厉害了。
河南新郑市某小区,运行中的电梯门突然“飞”了出去。
物业回看监控才发现,事发时,有个男孩儿把脚蹬在了电梯门上。
随后一团白烟散尽,电梯主控板弹出墙壁。
孩子干出这事,正常点的家长,一定是在琢磨这电梯多少钱,以及待会儿该用什么打孩子;
猥琐点的家长,一定是在想怎么才能抵赖不认账;
而这位熊孩子妈的想法非常大胆,她说,孩子只是出于好奇,想看看在电梯里能否伸开腿而已。
这自豪的样子, 干脆做个牌匾送你家里,挂客厅里?
看到这儿,总算明白,为何儿童这么多,偏偏你家熊孩子最牛X了。
因为正常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所以才要严加教养。
而熊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麻烦你们就不能让着点啊!
良好的言传身教,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熊孩子很讨厌,可是熊孩子也很无辜。
因为孩子出生时,是一张白纸。他的大部分举止,都是受父母言传身教的。
记得有这样一条新闻,熊孩子坐电梯,将所有楼层键都按了一遍,家长在得知后,和孩子各写一份检讨书贴在电梯里:
“做错了事情就要勇于承担。”
家长说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其他小朋友知道,乱按电梯按钮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不久前,微博上还有这样一张图:
在等地铁的时候,宝宝好奇的问爸爸妈妈,自己脚下贴的脚印是干嘛用的。
爸爸妈妈就告诉他,这是用来排队的。并且和外婆一起,整齐地排成了一队,给宝宝做示范。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当然不可能插队。
一个孩子在书店“顺走”了四本漫画书,家长发现之后,送来了道歉信和书款。
“你好!由于我教子无方,(儿子)在你店里拿了四本(漫)画书。贵店门没开,本应本人带上儿子亲自来道歉,没开门,我给你(把钱)放里面。对不起。”
家长的言传身教,微小而琐碎。可就是这一句句看似不经意的话,一个个微小的举动,搭建起了孩子行为的准则。
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明理懂事,也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好惹是非。
熊孩子离不开熊父母。
那个令人痛心的孩子,以超高的速度蹬着单车,在机动车道上逆行的时候,背后为他“助力”的,正是不负责任的家长。
当家长们忙着把孩子送进各种学习班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其实,自己能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