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栈自主IVISION智眸车灯首发 欧冶、星宇、晶能携手引领车灯产业新趋势
2025/04/25
该产品融合了三方在各自领域的技术优势,可实现全域ADB远光、首创自闭环算法、国产化供应链、超大角度、超高亮度、超多像素等多项技术指标,带来行业性能的全面突破。
关于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的声明
2024/04/26
为避免公众混淆和误认,香港凤凰周刊有限公司、深圳市凤凰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公司”)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作出如下声明: 1. 两公司从未授权其他任何公司或个人以两公司或“凤凰周刊”的名义,在凤......
喜讯!2023德国纽伦堡发明展格力获四项大奖
2023/11/14
近日,第75届德国纽伦堡发明展落下帷幕,格力电器凭借出色的自主创新实力成功斩获“1金2银1铜”。其中格力钛“一种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获得金奖;格力晶弘零下38℃超冻锁鲜系列冰箱和高......
想促进生育率,先要提高女性就业率(总第837期 · 封面故事 )
2023/11/14 | 记者 么思齐(发自韩国首尔) | 编辑 漆菲
在韩国谈到女性及生育话题时,有一个政府部门绕不过去,那就是女性家族部(Ministry of Gender Equality and Family)。 它的前身是女性开发院,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设立了,当时妇女问题已成为韩国的重要国策之一。2005年,韩国......

对韩国女性来说,生娃意味着什么?(总第837·封面故事)
2023/11/14 | 记者 关珺冉 | 编辑 漆菲
2018年12月19日,韩国首尔,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女儿们正在照看新降生的儿子。 2016年,韩国作家赵南柱的畅销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戳中了无数韩国女性的心。小说中,金智英的一生浓缩了女性可能面临的一切困境:在婆......
韩国“生育罢工”背后(总第837·封面故事)
2023/11/14 | 记者 关珺冉 王瞻 | 编辑 漆菲
在韩国首尔的地铁里,面向老人、孩子、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粉红色座位上,越来越难见到怀有身孕的妈妈,那里坐满了打瞌睡的老人。午后的汉江边,挤满了把酒言欢的年轻人,却难见到儿童嬉笑打闹。 当韩国年轻人选择......
战火之下,乌克兰的变革何以为继?(总第823期·封面故事)
2023/11/14 | 特约撰稿 齐然 | 编辑 漆菲
十年前,乌克兰的最高拉达(议会)可能还是世界上打架打得最多的议会之一。2010年12月,围绕着时任总理季莫申科的争议,几十名不同党派的议员在最高拉达上大打出手,场面之混乱令人记忆犹新,以至于有乌克兰网民后来......

俄乌局势如何助长粮食危机?(总第823期·封面故事)
2023/11/14 | 记者 程靖 | 编辑 漆菲
2022年7月17日,一名乌军士兵走过乌克兰东部战线附近一片燃烧的小麦地。 很少有一场战事,能如此牵动全世界人民的饭碗。 这是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粮食生产和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国合计占全球大......
俄乌冲突的另一面:一场全方位的舆论战(总第823期·封面故事)
2023/11/14 | 特约撰稿 齐然 | 编辑 漆菲
“这场战争会是人类第一场TikTok战争吗?”2022年3月,俄乌战事爆发后不久,美国《纽约客》杂志专栏作家凯尔·夏卡(Kyle Chayka)提出这个吸引眼球的问题。据他观察,战争初期,越来越多普通人在TikTok和Instagram之类的社交平......
俄乌战事,重塑全球秩序(总第823期·封面故事)
2023/11/14 | 记者 程靖 齐然 | 编辑 漆菲
距离俄乌战事打响接近一周年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2月3日在基辅举行的欧盟-乌克兰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敦促“伙伴国家”进一步军援乌克兰,称“俄罗斯想要报复”,但如果得到武器加强,乌克兰有机会进行......

俄乌冲突一年记(总第823期·封面故事)
2023/11/14 | 记者 陈祥 | 编辑 漆菲
2022年10月27日,赫尔松地区,乌军向俄军发射火箭弹。火箭弹的载具,是一辆三菱皮卡。这场冲突,有各种昂贵的武器系统登场,也有廉价的皮卡改装后到处驰骋。 从让欧美国家谈虎色变的俄军装甲洪流扑向基辅,到乌克......
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机构诞生(总第814·封面故事)
2023/11/13 | 记者 张弛 | 编辑 崔世海
此次中共二十届政治局常委的见面会地点,放弃了相对迫狭的人民大会堂一楼东大厅,改到历年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所在的金色大厅。那幅题有毛泽东诗词的《幽燕金秋图》,自1994年绘就以来成为历届新常委们的“背景墙”,这次也换成了印有金色中英文字体的红色幕墙。金色大厅主席台两侧,是18米长的巨幅画作《长江万里图》和《黄河,母亲》。
中共二十大宣示现代化雄心(总第814·封面故事)
2023/11/13 | 记者 张弛 | 编辑 崔世海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梦想。1992年中共元老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看到了深圳的巨大变化,那一年的党代会,也是中国现代化路上的关键节点之一——结束了“姓社姓资”的争论,转向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竖起一块标牌,上书邓小平的一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二十大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总第814·封面故事)
2023/11/13
中共二十大报告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下一阶段中心任务,并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明确定义,表明中共将会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
逐梦大湾区(总第809·封面故事)
2023/11/13 | 记者 杨依依 | 编辑 曹蓓
《凤凰周刊》采访了三位大湾区的“80后”,他们在2017年前后选择离开熟悉的家乡奔赴异地工作,有的从内地去香港,成了“新香港人”;有的从香港到内地创业,把家安在内地。
香港重启文艺引擎(总第809·封面故事)
2023/11/13 | 记者 韩璇(发自香港) | 编辑 孙杨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亲赴香港出席开幕礼,他在致辞中表示,香港故宫的使命和发展方向,与故宫博物院完全一致,即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故宫承载着的历史传统文化。他希望未来双方同心同向,为香港国际艺术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及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文物博物馆领域的更大贡献。
港府新房策攻关民生痼疾(总第809·封面故事)
2023/11/13 | 记者 卢伊 | 编辑 段文
对此,本届政府上任后,展现出务实有为、“以结果为目标”的新作风。如新成立的“土地及房屋供应统筹组”和“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均已召开了首次会议,讨论了未来一系列工作计划,多个政府部门承诺将在9月汇报未来10年土地供应预测和具体法例修订方案等。这些努力值得肯定,各界也期待政府可以推出更果断、更积极、更快见效的政策。
香港“由治及兴”的基本逻辑(总第809·封面故事)
2023/11/13 | 记者 张弛 | 编辑 段文
过去,有部分香港人看不起内地人,称内地人为“蝗虫”,挤占了香港的资源。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认识到,失去了内地游客,香港经济损失很大,特别是旅游、餐饮、零售、交通运输、酒店的境况很惨。香港是购物天堂,香港需要内地游客来港拉动消费。可以说,通关已变成了破解香港诸多经济民生的总开关。